乡村振兴“一线”牵 服务民生谋发展
——牡丹国际商品交易中心见闻
8月16日,又到了我市牡丹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大蒜现货交收的日子,在山东金乡、江苏邳州、河南杞县的交收现场,一位位汗流浃背的身影迎着骄阳干得热火朝天,一袋袋果形饱满的大蒜被集中打包装车,一辆辆满载大蒜的货车在过磅后等待发车……这些,都预示着此次交收的不菲成绩。“本月大蒜的集中交收,截至目前总量已约达1.5万吨,相当于装满5列火车。”8月18日,牡丹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总经理王怀海介绍,此次集中交收期为7天,为做好这次交收,我中心交收部工作人员提前一个多月,来到指定交收仓库协助卖方办理货物入库手续,确保每一批交到客户手中的货物都符合质量要求。处一隅而观全局,这是牡丹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在服务实体经济、支持“三农”,加速农业商品贸易新旧动能转换中交出的完美答卷。近年来,牡丹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依托菏泽周边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,充分发挥大宗商品期现结合、线上线下相贯通的优势,不断“解锁”线上交易模式,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基础助力实现乡村振兴。
治“痛点”控风险,确保农民丰产又丰收
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生产国、消费国和出口国。目前,全国种植面积1100多万亩。山东是我国第一大主产区,其中,我市及周边县区已成为大蒜种植、仓储、流通及加工的中心。同时,大蒜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之一,商务部数据显示,近年来大蒜年出口量约170万吨。“面对不俗的销售成绩,大蒜产业的一些行业痛点还长期存在。”王怀海介绍,现货标准化差、产业链信息不对称、价格波动频繁等都是制约大蒜健康发展的痛点。此外,天气因素、自然灾害等不可控风险使得大蒜现货价格波动剧烈,产业链相关参与各方难以主动应对市场变化,被动承受价格波动风险。其中,处在大蒜产业链最底层的广大蒜农更是难以应对。针对上述问题,该中心开展动态挂牌购销业务,有效地解决了大蒜行业“痛点”相关的问题:公开大蒜交易价格,着力提高大蒜行业标准化、信息化、信用化等相关标准规范化。王怀海表示,我中心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平台订单式农业,不仅有效地解决大蒜丰产不丰收、农民丰收但效益低等民生问题,还能让产业参与各方利用该模式,更好地对大蒜进行风险管控,对其价格和库存起到精准化管理,稳定了企业生产和经营,促进了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。据了解,在2019年10月大蒜播种期间,大蒜的现货价格为7400元/吨,牡丹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依据交易数据,预测到2020年8月份大蒜市场价格约为3500元/吨,并及时向社会各界提醒大蒜种植风险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。交易中心的远期大蒜价格,已经成为指导农民种植大蒜的重要参考依据,为稳定大蒜供需关系和市场价格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保障。同年11月,牡丹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和鲁清所、鲁证经贸合作,积极探索大蒜“价格保障”试点业务,在成武县张楼镇陈小庙行政村选定33户困难群众,为其免费提供2020年8月份大蒜最低收购价格保护,实现了精准扶贫。
发挥交易优势,造福“八方”百姓
牡丹国际商品交易中心自大蒜产品上线以来,成交量稳步增长。尤其在2020年初,受疫情影响下全国各地不少农贸交易市场关闭,物流运输体系滞缓,农产品销售受到了不小的冲击。“如果没有线上交易,广大蒜农最终会无奈以低价抛售或惜售囤积等方式来止损,这将意味着蒜农一年的劳作可能连本钱都收不回来。”王怀海说,在现货市场贸易受阻的情况下,中心发挥线上交易的优势,加快商品流通,有效解决了广大蒜农销路问题。其间,该中心先后与山东金祥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、中蒜仓储责任有限公司、徐州市黎明食品有限公司、中牟县林山库业有限公司等国内大型仓储物流企业合作,建立了覆盖大蒜主产区的仓储物流体系。目前在国内大蒜主产区设立交收仓库20家,总库容约50万吨,占大蒜主产区总库容的13%。方便了各方参与者就近存货,节约蒜农运输成本,该中心还与SGS(瑞士国际通用公证行)合作,由SGS提供上门质检服务,保障商品质量,受到了广大生产企业、贸易商、消费者的高度认可。今年6月16日,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山东省证监局在菏泽召开现场会,充分肯定了牡丹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服务实体经济的做法,认为“牡丹国际模式”可复制、可推广。为不断完善平台功能,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。7月18日,该中心首批辣椒干2011和2101现货合同正式上线交易。至此,大蒜、辣椒上线交易的成功,也为该中心开通花生、生姜、牡丹等农产品上线交易打下了“可循、可参”的坚实基础,同时也为地方农业经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注入了坚实力量。牡丹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立足齐鲁大地、辐射全国、面向世界,正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大宗商品采购和销售平台、物流配送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。
文/图 记者 孙 涛 李亚楠